以下是上海自考网整理的2018年自考劳动关系重点串讲资料(19),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劳动关系调整模式
一、斗争模式
表现形式:雇佣劳动和剩余价值的生产,
本质: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因而在劳资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 因而以阶级斗争模式解决劳动问题的主张已成为历史。 二、多元放任模式
工会又倾向于以短期利益换取长期利益,政府对劳动关系的干预较小,因而可归为多元放任模式。 认为市场是决定就业状况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三、协约自治模式
协约自治模式具体分为两种形式:劳资抗衡和劳资制衡模 (一)劳资抗衡以劳资对立抗衡为主轴,完全排除国家干预。 双方签订集体协议,以协约自治原则处理劳资事务。
以法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为代表。
(二)劳资制衡“制衡”是对“抗衡”模式的修正与超越,是劳动者以劳工的身份参与企业经营, 其形式包括从“参与决定”到“共同经营”。即所谓的“产业民主化”。 这种工会与企业内利益代表并存的二元架构为德国、奥地利所特有。 四、统合模式
(一)产业关系系统模式:由主体、环境、意识形态、规则四部分构成。 1,主体:雇员方,工会;雇主方,雇主协会;政府。
2,环境:技术环境、市场和预算约束、行为者的权利关系和地位。 3,意识形态:就业组织中,各成员普遍信奉的思想观念。
4,规则:产业关系系统运行中的规章,包括薪酬福利、操作规程、奖惩制度和解雇制度等。 (二)冈德森模型:由投入、主体、转换过程、产出组成。其优点是:
1,投入部分,除市场、技术、力量外,还包括其他各种因素。2,主体的各种行为都会影响系统的产出。
3,区分了程序性规则和实质性规则。4,反馈机制表明,产业关系系统是动态的。 (三)统合模式具体形式:分为国家统合、社会统合和经营者统合三类。 1,社会统合模式
1)特征:劳资双方的关系以整个社会为背景;工会在跨企业的团结权方面具有很强大的力量;集体意识与阶级认同存在于社会阶层;劳工对其他劳动阶层的忠诚高于本身的产业。其劳资事务处理的原则为社会统合模式,
2)内容:(1)工会联盟与雇主联盟力量均十分庞大,并共同构成强大的劳动市场组织。 (2)劳资双方都愿意保持工业和平,都明确反对国家干预。 (3)设立争议处理机构。 (4)劳资双方组织的影响扩大。 2,经营者统合模式特征:
(1)劳资关系主要发生在企业层级;
(2)工会在跨企业的团结权方面不具有强大的力量;
11
(3)集体意识与阶级认同只存在于产业阶层;
(4)劳动者对本产业的忠诚高于对其他劳动阶层的忠诚。 3,国家统合模式
1)是指企业与劳工组织在社会结构中所扮演的角色由国家决定。
2)特点是:
(1)国家对劳资双方采取强而有力的控制手段,对劳动契约采取干预态度,对集体劳动关系予以压缩。 (2)以劳动基准法为核心,国家公权力对劳资双方的劳动契约直接介入、干预和管制。
(3)在劳动安全卫生与劳动监督检查方面,采取官僚本位主义,缺乏工会与劳动者的参与。(4)劳动力市场政策主要是为了配合国家经济发展计划,而较少从劳动者的立场进行规划,体现劳动者利益。 “斗争模式”则以激进派理论为基础。“多元放任模式”秉承新古典学派劳动关系理论。
“协约自治模式”则以正统多元论学派理论为基础。“统合模式”则以管理主义学派和自由改革主义学派理论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