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大学语文是自考公共科目,也就是说大部分的专业都是要考语文,尽管语文是我们生活中都能用到的语言,但是还是不能小看它要啊,在面对考试的时候还是要严肃对待,这里
上海自考网小编这里整理了2020年4月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论毅力》的成文时间是 ( )
	 
	A.百日维新发动时
	 
	B.百日维新失败后
	 
	C.辛亥革命前
	 
	D.辛亥革命后
	 
	2.《容忍与自由》中,用来批判“绝对之是”理念的例证是 ( )
	 
	A.胡适引《王制》条律痛骂《西游记》
	 
	B.“孔子为鲁司寇七日而诛杀少正卯”
	 
	C.高尔文烧死塞维图斯等多名科学家
	 
	D.陈独秀提倡白话文而“不容讨论”
	 
	3.《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 )
	 
	A.演绎法
	 
	B.归纳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4.冯谖“弹铗三歌”,意图是对孟尝君进行 ( )
	 
	A.歌颂
	 
	B.试探
	 
	C.劝谏
	 
	D.嘲讽
	 
	5.《张中丞传后叙》最后一段的内容是 ( )
	 
	A.叙述张巡、许远的一些轶事
	 
	B.记叙南霁云乞救于贺兰
	 
	C.驳斥污蔑张巡、许远的错误论调
	 
	D.赞颂张巡、许远“守一城,捍天下”的功绩
	 
	6.下列文章中,主要通过对话展开说理、刻画人物的是 ( )
	 
	A.《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B.《垓下之围》
	 
	C.《张中丞传后叙》
	 
	D.《先妣事略》
	 
	7.下列出现于《前赤壁赋》的叠字中,作者用以表现泛舟之乐的是 ( )
	 
	A.呜呜
	 
	B.袅袅
	 
	C.苍苍
	 
	D.浩浩
	 
	8.下列《先妣事略》的语句中,属于作者直接抒情的是 ( )
	 
	A.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
	 
	B.见子弟甥姪无不爱
	 
	C.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D.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
	 
	9.《秋夜》一文所营造的意境是 ( )
	 
	A.冷寂深邃
	 
	B.淡定宁静
	 
	C.残败凋敝
	 
	D.苍劲悲壮
	 
	10.《纪念傅雷》一文中,作者写傅雷的昆明之怒是为了 ( )
	 
	A.说明傅雷别号“怒庵”的来历
	 
	B.说明傅雷具有儒家刚者的品德
	 
	C.为其后“一怒而死”作铺垫
	 
	D.揭示傅雷发怒的客观原因
	 
	11.“有了一个李冰,神话走向实际,幽深的精神天国一下子贴近了大地”这句话是为了说明 ( )
	 
	A.民间宗教多世俗气息
	 
	B.李冰命儿子作石人镇水
	 
	C.人们对李冰为民造福的推崇
	 
	D.汉代水官以李冰雕像镇水
	 
	12.《我与地坛》作者将母亲与地坛并列来写是为了表达 ( )
	 
	A.地坛和母亲都是作者抚平创伤、焕发新生的源泉
	 
	B.作者从“荒芜但并不衰败”的环境出发思考人生
	 
	C.以地坛的“荒芜但并不衰败”象征母亲形象
	 
	D.以地坛的四季特点来表达母爱的深度和广度
	 
	13.《蒹葭》选自《诗经》中的 ( )
	 
	A.国风
	 
	B.大雅
	 
	C.小雅
	 
	D.颂
	 
	14.《行路难》中,显示英雄失意抑郁悲愤心情的诗句是 ( )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15.《早雁》是一首 ( )
	 
	A.七言古诗
	 
	B.七言歌行
	 
	C.七言律诗
	 
	D.七言绝句
	 
	16.柳永《八声甘州》中,开始转换角度、从“对面写起”的词句是 ( )
	 
	A.渐霜风凄紧
	 
	B.惟有长江水
	 
	C.叹年来踪迹
	 
	D.想佳人、妆楼顒望
	 
	17.贺铸《鹧鸪天》中,“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的抒情方法是( )
	 
	A.借景物抒情
	 
	B.借比喻抒情
	 
	C.借象征抒情
	 
	D.借举止抒情
	 
	18.下列诗篇中,追求朦胧的审美情趣,以哀怨感伤格调见长的是 ( )
	 
	A.《一句话》
	 
	B.《再别康桥》
	 
	C.《雨巷》
	 
	D.《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9.《宝黛吵架》中“宝玉又自己后悔:“方才不该和他较证”句所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 )
	 
	A.行为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细节描写
	 
	20.《麦琪的礼物》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主要方法是 ( )
	 
	A.直接心理刻画
	 
	B.自然环境烘托
	 
	C.人物对话描写
	 
	D.行为和表情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