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大学语文是自考公共科目,也就是说大部分的专业都是要考语文,尽管语文是我们生活中都能用到的语言,但是还是不能小看它要啊,在面对考试的时候还是要严肃对待,这里
上海自考网小编这里整理了2020年4月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四,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下列比喻,见之于庄子《秋水》一文的有 ( )
	 
	A.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B.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C.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D.中国之在海内,似稊米之在大仓
	 
	E.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22.《西湖七月半》所写的五类“七月半之人”中,在夜深时分被“吾辈”“拉与同坐”的有( )
	 
	A.“峨冠盛筵”者
	 
	B.“环坐露台”者
	 
	C.“浅斟低唱”者
	 
	D.“不衫不帻”者
	 
	E.“匿影树下”者
	 
	23.《湘夫人》中,通过描写事理颠倒的假想景象来表现人物内心焦虑和不安的诗句有 ( )
	 
	A.鸟何萃兮蘋中
	 
	B.罾何为兮木上
	 
	C.蛟何为兮水裔
	 
	D.筑室兮水中
	 
	E.遗余襟兮醴浦
	 
	24.《再别康桥》的诗性美感主要体现在 ( )
	 
	A.喷薄而出的满腔激情
	 
	B.诗歌节奏的音乐美
	 
	C.诗情画意的优美意象
	 
	D.诗歌体式的建筑美
	 
	E.精彩多样的抒情手法
	 
	25.下列描述,采用拟人修辞手法的有 ( )
	 
	A.她的眼睛,“洁如水晶”
	 
	B.在火车旁,她“像一叶没根的小草”
	 
	C.“风柔和了许多,月亮是这样明净”
	 
	D.“月光黯淡下来,群山沉默着”
	 
	E.“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奚:
	 
	27.以为是殆幸运儿
	 
	殆:
	 
	28.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造诣:
	 
	29.孟尝君就国于薛
	 
	就国:
	 
	30.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王我:
	 
	3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如:
	 
	32.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
	 
	负:
	 
	33.然数颦蹙顾诸婢曰
	 
	数:
	 
	34.耻其技之不若
	 
	技之不若:
	 
	35.生恨其痴,无术可以悟之
	 
	悟之: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A.孟子认为“王道之始”的标志是什么?
	 
	B.这段话体现出孟子怎样的治国思想?
	 
	C.这里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37.阅读《马伶传》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呼!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A.这段文字可分为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的大意。
	 
	B.“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其中的“昆山”与“分宜”各指什么?
	 
	C.马伶的经验说明了什么?
	 
	38.阅读《陌上桑》中的一章,回答问题: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悄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A.诗中所写的罗敷采桑用具及服饰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
	 
	B.诗中的“行者”、“少年”、“耕者”、“锄者”有何共同心理?
	 
	C.这段描写体现出怎样的笔调和色彩?
	 
	39.阅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的一节,回答问题: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A.“我是你十亿分之一”中的“我”指什么?
	 
	B.“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中的“我”指什么?
	 
	C.“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40.阅读《苦恼》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这个星期我……嗯……我的儿子死了!”
	 
	“大家都要死的……”驼背咳了一阵,擦擦嘴唇,叹口气说,“算了,赶车吧!赶车吧!诸位先生啊,车子照这么爬,我简直受不了啦!什么时候他才会把我们拉到啊?”
	 
	“那么,你给他一点小小的鼓励也好……给他一个脖儿拐!”
	 
	“你听见没有,你这老不死的?我要给你一个脖儿拐啦!要是跟你们这班人讲客气,那还不如索性走路的好!……听见没有,你这条老龙?莫非我们说的话你不在心上吗?”
	 
	于是姚纳,与其说是觉得,不如说是听见脖子后面啪的一响。
	 
	“嘻嘻!……”他笑,“好有兴致的几位老爷……求上帝保佑你们!”
	 
	A.从“大家都要死的”这个回答中,可以看出姚纳的苦恼是什么?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心态?
	 
	B.车夫姚纳挨了打,为什么还“嘻嘻”地笑着“求上帝保佑”打他的人?
	 
	C.这里运用的主要人物描写方法是什么?
	 
	五、作文题(30分)
	 
	41.以《出发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5:BDBBA; 6—10:ADDAC;
	 
	11—15:CAABC; 16—20:DDCC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CD; 22:CE; 23:ABC;
	 
	24:BCDE; 25:BCDE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奚:怎么。
	 
	27.以为是殆幸运儿
	 
	殆:大概是。
	 
	28.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造诣:学问、艺术所达到的程度。
	 
	29.孟尝君就国于薛
	 
	就国:回自己的封地。
	 
	30.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王我:拥护我为王。
	 
	3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如:及;比得上。
	 
	32.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
	 
	负:倚仗。
	 
	33.然数颦蹙顾诸婢曰
	 
	数:屡次。
	 
	34.耻其技之不若
	 
	技之不若:技艺不如人家/技不如人。
	 
	35.生恨其痴,无术可以悟之
	 
	悟之:使……明白/领悟。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A.孟子认为“王道之始”的标志是什么?
	 
	孟子认为“王道之始”的标志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B.这段话体现出孟子怎样的治国思想?
	 
	这段话体现出孟子“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C.这里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运用了归纳法、演绎法等论证方法。
	 
	37.A.这段文字可分为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的大意。
	 
	第1层:“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指出马伶技艺精巧的原因是自己求师得来。
	 
	第2层:“夫其以李伶为绝技”——“ 安得不工哉?”写马伶仿效顾秉谦等于直接向严嵩学习,说明马伶扮演严嵩技艺精巧的根本原因。
	 
	第3层:“耻其技之不若”至结尾。赞扬马伶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精神,说明马伶的技艺精巧是因为他志向远大。
	 
	B.“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其中的“昆山”与“分宜”各指什么?
	 
	“昆山”指顾秉谦;
	 
	“分宜”指严嵩。
	 
	C.马伶的经验说明了什么?
	 
	文艺创作要获得成功,必须了解和熟悉生活,而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要有吃苦耐劳、潜心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
	 
	马伶扮演奸相严嵩,却由仿效当朝宰相顾秉谦而一举成功,这也有力地揭示出严嵩、顾秉谦二人是一丘之貉,表明侯方域写作本文意在讽刺朝中权奸。
	 
	38.A.诗中所写的罗敷采桑用具及服饰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
	 
	罗敷采桑的用具特点是精美芳洁;罗敷服饰的特点是鲜明华丽。
	 
	B.诗中的“行者”、“少年”、“耕者”、“锄者”有何共同心理?
	 
	“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这些人都为罗敷的美貌所吸引,都有所失态,忘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C.这段描写体现出怎样的笔调和色彩?
	 
	这段描写采用了侧面描写,表现罗敷美貌,这种表现手法不仅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而且增强了诗歌的幽默色彩。
	 
	39.A.“我是你十亿分之一”中的“我”指什么?
	 
	诗人/抒情主人公。
	 
	B.“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中的“我”指什么?
	 
	是祖国不同时代、不同命运的、与祖国密切相关的意象代表,是诗人情感的倾诉主体。
	 
	C.“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排比。
	 
	40.A.从“大家都要死的”这个回答中,可以看出姚纳的苦恼是什么?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心态?
	 
	从这个回答中,可以看出姚钠苦恼无处诉说的精神痛苦。这反映出当时俄罗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麻木、自私、冷漠。
	 
	B.车夫姚纳挨了打,为什么还“嘻嘻”地笑着“求上帝保佑”打他的人?
	 
	这写出了姚钠精神痛苦到极点而又无宣泄的机会,故而此时有人打他,反而“嘻嘻”笑着,“求上帝保佑”他们。这种异常的心理,更见出姚钠痛苦的深度,人情冷漠的残酷。
	 
	C.这里运用的主要人物描写方法是什么?
	 
	对话描写。
	 
	五、作文题(30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