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完整的学前教育思想并建立了完整教育体系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夸美纽斯
	
		 
	
		2.在教育学的创立过程中,被认为是教育学具有独立理论形态的开始的是
	
		 
	
		A.《母育学校》
	
		 
	
		B.《语言和科学入门》
	
		 
	
		C.《教育学入门》
	
		 
	
		D.《大教学论》
	
		 
	
		3.标志着英国义务教育制度正式形成的法案是
	
		 
	
		A.《初等教育法》
	
		 
	
		B.《普通教育法》
	
		 
	
		C.《义务教育法》
	
		 
	
		D.《汉堡协定》
	
		 
	
		4.将教育划分为实体教育与虚拟教育的标准是
	
		 
	
		A.教育活动的规范程度
	
		 
	
		B.教育活动的存在形式
	
		 
	
		C.教育活动的存在范围
	
		 
	
		D.教育活动的存在意义
	
		 
	
		5.中国全面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除青壮年文盲战略任务是在
	
		 
	
		A.2001 年
	
		 
	
		B.2005 年
	
		 
	
		C. 2011年
	
		 
	
		D.2015 年
	
		 
	
		6.主张教育对人的成 长起决定性作用,否定遗传对人成长作用的理论是
	
		 
	
		A.筛选假设理论
	
		 
	
		B.人力资本论
	
		 
	
		C.环境决定论
	
		 
	
		D.教育万能论
	
		 
	
		7.决定教育的社会性质的因素是
	
		 
	
		A.自然环境
	
		 
	
		B.生产力
	
		 
	
		C.政治经济制度
	
		 
	
		D.社会文化
	
		 
	
		8.将教育功能划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依据是
	
		 
	
		A.教育作用的对象
	
		 
	
		B.教育作用的方向
	
		 
	
		C.教育作用的呈现形式
	
		 
	
		D.教育作用的程度
	
		 
	
		9.、下列属于“外铄论”代表人物的是
	
		 
	
		A.孟子
	
		 
	
		B.荀子
	
		 
	
		C.卢梭.
	
		 
	
		D.弗洛伊德
	
		 
	
		10.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出自于
	
		 
	
		A.《论语》
	
		 
	
		B.《孟子.尽心上》
	
		 
	
		C.《易.渐》
	
		 
	
		D.《吕氏春秋》
	
		 
	
		11.在普及义务教育的进程中,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在
	
		 
	
		A.1984 年
	
		 
	
		B.1985年.
	
		 
	
		C.1986 年
	
		 
	
		D.1987 年
	
		 
	
		12. 我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
	
		 
	
		A.秦汉年间
	
		 
	
		B.唐宋年间
	
		 
	
		C.明清年间
	
		 
	
		D.民国年间
	
		 
	
		13.最早将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的文件是
	
		 
	
		A.《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
	
		 
	
		B.《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14.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反映的教育方法是
	
		 
	
		A.接受式
	
		 
	
		B.演绎式
	
		 
	
		C.注入式
	
		 
	
		D.启发式
	
		 
	
		15.教育者采用语言、事实等方式影响学生思想意识,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方法是
	
		 
	
		A.角色扮演法
	
		 
	
		B.榜样示范法
	
		 
	
		C.说服法
	
		 
	
		D.情感陶冶法
	
		 
	
		16.社会实践过程中,教师在安排具体活动时,考虑到活动的计划性,注意活动的可行性,充分利用学校周围的社会客观条件,这遵循了社会实践的
	
		 
	
		A.因地制宜与因材施教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学生自主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7.使学生学会科学地安排学习时间,合理地组织学习活动,以提高学习效率,这属于
	
		 
	
		A.学习动机辅导
	
		 
	
		B.学习态度辅导
	
		 
	
		C.学习策略辅导
	
		 
	
		D.学习习惯辅导
	
		 
	
		18.教师自己选择、认可并确信的教育观念或教育理念是
	
		 
	
		A.教育性向
	
		 
	
		B.教育理想
	
		 
	
		C.教育信念
	
		 
	
		D.教育情操
	
		 
	
		1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复杂性
	
		 
	
		B.长期性
	
		 
	
		C.示范性
	
		 
	
		D.创造性
	
		 
	
		20.教师将“道”融入“文”的能力是
	
		 
	
		A.教学能力
	
		 
	
		B.德育能力
	
		 
	
		C.科研能力
	
		 
	
		D.管理能力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请任选4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4小题评分。每小题6分,共24分。
	
		 
	
		21.简述现代社会中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
	
		 
	
		22.简述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23.简述有效发挥教育在 人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条件。
	
		 
	
		24.简述大工业的资本主义形式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限制。
	
		 
	
		25.简述发现式教育方法的主要思想。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6.论述个人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27.论述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辅导。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 小题,共16分。
	
		 
	
		28.阅读以下材料, 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英国学者高尔登(1822-1911), 运用家谱分析法,在977名英国名人中发现有332人的直系亲属也是名人;而977名普通人中,只有1名亲属是名人。因而高尔登认为个人的能力乃由先天得来。近些年美国社会生物学界有人主张“基因决定文化”,“基因决定人的一生最适合的职业”。有的社会生物学家甚至认为人的侵略性、犯罪倾向也都取决于人的与生俱来的生物特质。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
	
		 
	
		( 1). 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论断? (2分)
	
		 
	
		(2)判断此论断的正误,并说明原因。( 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