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上海自考网

!为考生提供上海自考信息服务,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上海教育考试院www.shmeea.edu.cn为准。
关闭自考导航
报考指南
上海自考招生院校
辅导资料
当前位置:上海自考网 > 串讲笔记 > 文学类 > 正文

2020年上海自考中外民俗章节试题二

发布时间:2020-12-10 整编:上海自考网 阅读量:
【导语】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之一。从民俗学和旅游学交叉的角度论述民俗的定义与种类,民俗与旅游关系,民俗的旅游价值;阐释民俗诸方面的特性,以及应注意事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之一。从民俗学和旅游学交叉的角度论述民俗的定义与种类,民俗与旅游关系,民俗的旅游价值;阐释民俗诸方面的特性,以及应注意事项;探索民俗旅游区的划分,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进行理论思考。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紧紧围绕中外民俗旅游这一主题,致力于体现教学改革的最新理念,在结构、内容等方面有所创新,给考生提出更多、更新、更系统、更富于指导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使自考考生更多、更好的了解中外民俗的基本知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套2020年上海自考中外民俗章节试题,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自考生。

2020年上海自考中外民俗章节试题
 
名词解释
 
1.服饰是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
 
2.“米粒叶”是埃及妇女一种和有特色的民间服饰,是一块长方形黑色细布,绣有花边,不剪成固定样式,因此穿法各式各样。
 
3.凤凰装:畲族妇女服饰以象征万事如意的“凤凰装”最具特色,即在服饰和围裙上刺绣着各种彩色花纹,镶金丝银线;高高盘起的头髻扎着红头绳;全身佩挂叮叮作响的银器。
 
4.七星披肩:纳西族妇女服饰,缀以圆形花片,双肩各有一个大的,背上并列七个小的,分别象征日月星辰,表示披星戴月、勤劳不息,恶鬼不敢近前。
 
5.胡服:指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装,他们常年在马上生活,为适于骑马,多穿紧身窄袖的短衣、裤和皮靴。
 
简答论述
 
一、服饰主要包括四类:
 
1.衣着;2.各种附加的装饰物;3.对人体自身的装饰;4.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
 
二、服饰民俗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阶段、服饰以遮蔽身体,防寒御暑为主要目的。
 
第二阶段、服饰除蔽体之外还以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并因生产条件的不同而产生明显差异。
 
第三阶段、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份的标志。
 
第四阶段、除上述功能外,服饰还能反映出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
 
三、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共有12种主要因素:性别、年龄、职业、地位、用途、民族、季节、质料、色彩、样式和工艺。
 
四、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
 
2、求吉心理。
 
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
 
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五、中国汉族服饰民俗
 
一、古代汉族服饰的发展
 
1、进入农耕经济后,纺织业随之兴起,人类的服饰大为改观。
 
2、进入阶级社会,商代留下了一些服饰资料。
 
3、西周时期,贵族服饰承袭了商朝的上衣下裳,只是腰间束带渐宽。
 
4、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服饰风格不同,深衣和胡服出现。
 
5、西汉时,上下联体的长衣统称袍,成为贵族的主流,短衣与合裆裤多为劳动者所着。
 
6、魏晋南北朝时,胡服融入中国服饰,形成了中国服饰的重大转变。
 
7、唐代服饰吸收了胡服的某些特点,男子圆领、裹头、穿长鞋;女子以半袖衫为时尚。
 
8、宋代服饰在唐服圆领内加衬,改小袖为大袖,衣身也较快大。
 
9、元代蒙古族男女均穿宽大长袍,用带子束腰。
 
10、明代废胡服,恢复唐衣制度。11、清代行满服,长辫。
 
二、近现代汉族服饰的变化
 
辛亥革命后,形成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建国后,中山装、西裤取代长衫;50年代后期,流行苏联的“列宁装”“布拉机”;文革时,穿蓝灰黑或军装,较单一;改革开放后,流行西装、夹克;今年来,服饰各种各样,异彩纷呈。
 
六、英国穿西服的规矩:
 
平时穿着如果上下身是不成套的,一般不系领带;若穿全套衣服,则要系上领带。穿双排扣要将扣子一一系上。单排扣则反之,平时可以不系,遇有正式场合,也只系其中的一个;两个扣子的系上面的一个,三个扣子系中间的一个。如果全都系上,反倒显得呆板。衬衫的袖子一般长出上衣口少许,这样显得精神利索,但衬衫扣一定要系上。
上海自考网交流群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一键关注微信公众号

招生咨询/网上报名/培训辅导 /现场确认 / 准考证/考试安排/成绩查询

分数线/录取/学籍注册与查询/毕业证书/学位

上海自考网交流群
自考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