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教育的一般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这里
上海自考网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2020年自考教育学(一)仿真题及答案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活动中存在的本质的、必然的和内在的联系是( c )
A.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
C.教育规律 D.教育问题
2.实验教育学认为教育实验要在( b )
A.实验室中进行 B.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
C.大自然中进行 D.社会实践中进行
3.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产生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是( d )
A.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B.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D.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4.单轨学制产生、形成于( a )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5.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 d )
A.在儿童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B.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动力
C.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性
D.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6.取得中国教师资格的先决条件是( a )
A.必须是中国公民 B.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C.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 D.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7.作为一个国家教育工作总的要求,特别反映了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的是( b )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教育目标 D.教育政策
8.中小学最主要的学生集体组织形式是( a )
A.班级 B.共青团
C.少先队 D.课外活动小组
9.“育美”是美育的( a )
A.直接功能 B.间接功能
C.超美育功能 D.附带功能
10.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a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参考资料
11.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了解学生的具体特点,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这遵循的是( d )
A.启发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12.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b )
A.班级授课 B.分层教学
C.小组合作学习 D.小班教学
13.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b )
A.备好课
B.上好课
C.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
D.搞好课外辅导
14.心理咨询过程中,鼓励表达、深入共感和身体放松都属于( a )
A.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 B.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
C.着重锻炼意志的方法 D.着重改变认知的方法
15.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位于教育法体系的( d )
A.第一个层次 B.第二个层次
C.第三个层次 D.第四个层次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6.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指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17.学校绩效>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18.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制度是指国家对教师岗位设置及各级岗位任职条件和取得该岗位职务的程序等方面的规定的总称。
19.美育>美育是以培育学生审美,立美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20.教师申诉制度>教育申诉制度是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及有关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侵犯其权益的行为。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1.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
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5,教育学加强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22.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1,根据子女的情况,制定家庭教育的计划和措施,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
2,加强对子儿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的教育。
3,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4,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
23.儿童个体发展的普遍特点是什么?
答: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协调性
24.非指导教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1,极大地依赖于个体成长,健康与适应的内驱力。坚决排除各种有碍于成长和发展的障碍。
2,强调情感因素,强调教学情境的情感方面而不是理智方面。
3,强调学生“此时此刻”的情形,而不是关心他过去的情感和经验。
4,强调人际接触和人际关系在教学中的地位。